忍不住再次聊聊小程序
2016-11-24 11:34:27
  • 0
  • 1
  • 3
  • 0

前几天,张小龙在自己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就是微信小程序已经可以放到手机桌面上。满满一屏都是微信小程序,而不是原生APP。有人惊呼,未来的APP要完蛋,特别是做APP推荐的各家应用市场要完蛋。我想,为微信鼓与呼怎么也不过分,但如果无脑做粉丝,就不好了。有些人拥有话语权,就可搅起一汪春水,这很危险。

曾经写过一篇短文,被人批评不知道天高地厚。我那篇文章的标题是我为什么不看好微信小程序? 确实该批,你不看好,不表示人家做不好。这倒是有道理。我当年不看好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做大了。我不看好大学生创业,现在双创搞得很火。我还不看好网络视频,现在网络视频拍电影电视剧火得一塌糊涂甚至成为很多大佬洗钱的工具。所以,我其实一般都有些害怕对不熟悉的东西发表见解了。呵呵。

小程序就跟当年清华学生创业一样,是个热潮,但我敢肯定,最后成了的不会比现在各种安卓应用市场中的APP榜单多出几个来。

相反,太过于强调小程序的这个微信内生态,会让很多程序员更浮躁,更脱离这个世界。以为一个好的商业,就等于编出一个小程序。忍不住出去创业,结果白浪费青春也不是没有。算一下,开发一个iOS应用,怎么也得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开发完了扔在一边的大有人在。我自己就参与做过不少APP,方向和运营都没有做好,很可惜,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白浪费精力和浪费钱。

微信,从它第一天开始,就是让更多的人来白打工。先压榨别人的沟通,所有人都从别的沟通工具转移到微信,甚至威胁到QQ自身;再压榨写作者的劳动,博客不写了都写公众号,甚至公众号开始点击作假了;最后一定是要压榨到程序员的劳动。

有人说,小程序显然不能什么都做。比如58就不能放入进去。我有个小程序推动者朋友的概念是,58肯定也可以放入小程序。

他说的很对。按我的意思是,大到阿里巴巴,淘宝也可以,只要是信息发布类的,肯定可以。我以前有个同事叫卢亮,他曾经是淘宝移动端的技术负责人,他这几年,去美国做了一个5miles的app,就是一个类似于本地二手市场的应用,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在美国本地市场,和Appstore中的影响力巨大。甚至国外都有巨头来模仿他的产品。也对craigslist的冲击很大。这类场景,在微信显然也可做。类似微店,有赞之类的,受微信小程序的影响肯定很大。

问题是,大家都在微信里,合适么?都在微信里一个封闭的阅读环境看新闻,简直是信息传播的噩梦。我的朋友圈就是被一大堆自媒体和垃圾营销信息占据的。屏蔽人都嫌累。到最后干脆不屏蔽了。这样,就被各种信息混淆了真正有用的信息。和群聊一个道理,现在的10个群聊,有8个没意义。

有人说,小程序不允许转到朋友圈,就是为了保护朋友圈。但我敢肯定的是,未来肯定都是小程序卖东西的天下。入口受限,但自由多变的朋友圈,一样有人会用二维码或其他途径,给你占领了。只要小程序也和微信一样,变成超级入口。这是可预见的。

微博就是这么被第三方给占领了。前一阵子有个数据,说微博给第三方自媒体分成分了100多亿。结果我一看数据,笑了。这100多个亿,通过做微任务,就是微博带广告的,大概4个亿左右,还有文章打赏流量广告分红的,大概也不到5亿。剩下100来个亿,全部是上面挂接的电商收入分成。电商凶猛啊。

想想都可怕。现在已然良莠不齐的微商,未来借助小程序必将如虎添翼。朋友圈甚至各种群,可能就没法玩了(虽然我相信微信会有控制规则)。想想都觉得短信和电话要回归了的节奏。最近经常发现刷了几屏朋友圈就刷不下去的节奏,微信群聊更是一大堆干脆直接删的,订阅号99+未读的都一堆。这跟一个生态过度膨胀和自我繁殖很有关系。在这样的生态中,小程序就能独善其身?

我们对新鲜事物要有好奇,要积极拥抱,比如曾经的微博微信公号的创业等。但太过乐观,总归不是好事情。你认为呢?

欢迎订阅我的公众好“老康说”,mobilewtf

订阅免费,时间值钱。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