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拆掉心中的墙
2016-02-24 11:15:34
  • 0
  • 34
  • 95
  • 0

小区围墙一定是这两天讨论的主角。很多人觉得开放小区拆掉围墙就跟抢了自己孩子一样不可接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其中,最具争议的部分是关于拆除小区围墙的部分。文件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另外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虽然我知道,我本应该不说话的。而且说话了,一定会说错,被人骂。有70%的可能,还会被一些好友删朋友圈,如果文章发在微博微信,也有人会在取关之前给我留言,骂一句什么玩意儿甚至留言恶毒几句。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我是举双手赞成拆掉所有围墙的,大学,政府军队大院,小区围墙。


我家小区建成16年,规划中的往西出的道路,被隔壁小区无故占用16年了,他们各家在规划的路上,建了自己的阳光房,修了葡萄藤,停车场。我们小区只能绕行北边出去,各种资源,比如变压器,小区公共配楼,包括绿地(这个本来就可以分享,也不应该圈起来),也得分享给北边的小区,甚至给北边小区统一刷了楼外墙,修了停车场。因为北边小区也说了,如果不满足我,我也把你的路给封了(2001年确实封过几天,但放行了15年,大家还得感激北边小区的居民的大度)。


而我们小区本来东西方向都可以有出口,这些方向出口如果打通,去往公交地铁,甚至隔壁的大学,公园,都方便了很多。现在被人为堵塞,变成了一个围城。要出门,得往北走,再折回到南,500米的路,变成了1000米。官司打赢了15年,它也拆不走。法律对隔壁小区的刁民完全没用,来拆墙的施工队和警察来了好几回,但都拆不掉。最后既成事实,这十年,也就没人再愿意执行了。08年前那条路还都在各种导航规划中的,最近几年好像导航都去掉了这条根本开不通的路。


对封掉我们小区出入口的小区居民而言,我们小区属于后来者,侵入者,凭什么让你们穿过我们小区?但对我们小区而言,隔壁小区就是刁民。也许哪天,我们各自轮换了角色,也变成了刁民,阻塞了别人。这种角色变换,谁知道呢。现在70%的反对拆围墙建开放小区的声音,无外乎拿出小区需要安全,要求物权,政策未经认可擅自出台等等,这些担心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还要求未来建设的小区全部封闭,长宽超过500米甚至1000米的小区越来越多,这些城市也就只能越来越堵。


我是支持全拆掉的。包括现有的住宅区,政府大院,军队大院,高校等等。现在的既得利益群体太大了。自己作茧自缚,还不自知。大谈权利意识。只要是dang提的,一概反对。殊不知,被dang耍得,跟孙子一样牵着走,学区房,小区高房价,各种禁止,限购,户口限制,自私自利,自己挖坟墓。


还有朋友说,打开封闭小区需要更多讨论,什么时候中国人过马路看红绿灯,司机遇到行人减速,路人不随地吐痰,居民们才能放心地让小区道路成为城市的毛细血管。 


其实这些问题,是因果倒置了。中国人素质为什么到了国外似乎就好了起来,而在国内就变得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我们的法律根本就是一个“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怪现象。上面提到的我的小区,打官司赢了15年,你都拆不掉被人封堵的门。那些低素质人导致的安全隐患,难道就没有办法来消除么?完全有办法:重罚。在居民区超速罚,看到停止标志不停的罚,乱停车的罚。打掉现在大城市喜欢用的中间隔离带,开车的就会减30%速度。包括单行线的设置等,总会有解决办法。还有,乱按喇叭的罚。出了交通事故如果成本提高200%,看开车的会不会在小区里乱穿?中国人不是天生贱,是在这个贱环境里变得贱了,可以改环境啊。否则越发贱下去。


除了实体围墙,我更希望拆掉所有人心中的墙。一种拥有了权力别人别想要的心中的墙。


昨天我在朋友圈针对60%的人反对拆围墙这个规划提议,说明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在下沉,以前总觉得什么国家干部,事业单位,企业主是既得利益者,现在发现其实自己就是一个既得利益者。拆自家围墙,终于发现要有抢自己利益的嫌疑了。原来,自己的花园小区,自己的安静而静谧的社区,比一个开放的但危险随时都在的开放社区,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我一说打破了“既得利益”,有朋友因此还很不高兴,说自己花的钱,算什么既得利益者?花了钱,才算既得利益啊。我想问的是,同样花钱坐车,为什么很多人憎恶满身是泥的乞丐呢?


大家何必紧张呢?以我家小区15年拆不开一条路的经验,这个要强拆围墙的办法,下一个20年看看能否实施得动。而且提出建开放小区,并不表示政府不需要做好公共区域,你家小院不过不再是独享,而是全城都是绿化得好好的,规划得好好的这么一种可能的情况。


还有一个新闻是《教育部“放大招”!学区房可能白买了!》,北上广深以及各省会城市大部分都中招了。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根据《通知》要求,多校划片会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多校划片将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


好啊,利益格局总要打破。我觉得步子还不够大,还没扯到蛋。最好再来一刀猛的。中小学老师,下一个学期在哪里教书也应该电脑派位。3-5年内,老师轮换一个学校,彻底杜绝择校,彻底杜绝选拔制度。短期内教学质量似乎下降了,长期看,教育资源平衡后,更有利于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平均下来,对教育的效果是有推动作用的。


网上很多文章,从小区居民权利,从物权法,从历史发展现实可能多个方向,分析了这个规定的“扯淡之处”,不现实之处。我也知道它扯淡,它很不现实,比如不要做梦拆掉政府大院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我还是要举双手赞成:全给我拆了。否则,你以为有钱了,购买了权力,就永远不要打破了?当年大院的形成,不就是一些单位,军队,学校,觉得一种权力意识在作怪。你一普通百姓,别梦想着进入有围墙的别人的大院。现在自己也有了大院,也有了堵住没有证件的他人的权力,这么怕弄丢了呢?


(kangkang 20160223)


今日上午来的路上,走过经贸大学,围墙上都是各种标语。有人笑话说,如果没了围墙,这些个标语以后怎么贴呢。呵呵。


拆围墙,开放小区,围墙

拆围墙,开放小区,围墙

拆围墙,开放小区,围墙


看看纽约的街区,没有大院,好像过得也还行。

拆围墙,开放小区,围墙

拆围墙,开放小区,围墙

确实没有小区花园那么高级。但有钱人,完全可以去更郊区的地方,做一些宽敞的小区

拆围墙,开放小区,围墙

曼哈顿只有中央公园这个大的花园。小街道弥补,微循环比我们的大马路强太多了。生活也多样化,便利性。要买点小东西,吃食,走几步路就解决了。不像我们,出个小区都十几二十分钟没走出去。

拆围墙,开放小区,围墙
这个图片更震撼,脑部一下没围墙的曼哈顿。当然,曼哈顿其实也有围墙的,就是两条大河。呵呵。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